立秋将至,“贴秋膘”选对方法,小心养生不成反伤身
导读:俗话说:“夏天过后,无病三分虚。”按照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的原理,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。
立秋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秋天的到来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
立秋
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,每侯5天: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”。
凉风至: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。
白露生: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,出现“白露降”现象。
寒蝉鸣: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俗话说:“夏天过后,无病三分虚。”按照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的原理,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。
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。因为人到夏天,本就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些营养,补偿夏天的损失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吃味厚的美食佳肴,首选各种各样的肉,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,“以肉贴膘”。
但立秋“贴秋膘”要慎重,秋季天气收敛,其气清肃,气候干燥,多燥邪侵袭人体,损伤津液,出现口鼻干燥,咽干口渴,皮肤皲裂等症状。故宜进食一些性味甘、酸,寒凉的食物,寒凉能清热,甘味食物性质滋腻,有缓急、和中、补益的作用,酸味食物收敛、生津、止渴等作用。同时中医认为,秋在五脏应肺,所以多吃如百合、莲子、山药、藕等食品有润肺生津的作用。
另外,由于人们在酷热的夏季频饮冷饮,对脾胃功能造成了影响,在立秋时节贸然进补会增加脾胃的负担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,出现腹胀、厌食、腹泻等症。所以在秋季进补之前一定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期,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健脾和胃的食物。
贴秋膘“贴秋膘”作为我们民族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,放到现在,我们对它也有了不同的认识。过去“贴秋膘”,就和有些动物冬眠前一样,大量进食准备过冬。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,人们往往比较消瘦,体脂总体偏低。经历了夏季伏天的高温,在加上体力劳动者较多,没有空调,消耗大,人们在夏季都会明显消瘦。过去人们平时吃到大鱼大肉的机会比较少,到了秋天丰收的季节,就会多吃肉,补充蛋白质和脂肪,准备过冬。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普遍营养过剩,劳动的机会又少,这时候再大鱼大肉“贴秋膘”,反而会引发各种疾病。比如肠胃负担加重,引发腹泻、胃胀等肠胃疾病;高脂饮食诱发的急性胰腺炎;高血压、高血脂人群更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综上所述,现在“贴秋膘”我们更需要认清自己的身体状况,别再乱“贴秋膘”,小心养生不成反伤身。
立养生秋
五大原则
01
早睡早起保养阳气
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,“秋者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”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、沉降,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。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太过。
另外,秋季适当早起,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,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。一般来说,秋季以晚 9~10 点入睡、早晨 5~6 点起床为宜。
02
饮食需滋阴润肺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且酸可生津,所以饮食上要多酸少辛,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辣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秋时肺金当令,肺金太旺则克肝木,故《金匮要略》又有“秋不食肺”之说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
03
健脾以润燥为主
秋季燥邪为主,故健脾应当以润燥为主。燥气太过,易伤津液,表现为各种干燥、涩滞的症状,如口鼻干燥,咽干口渴,皮肤干涩,甚则皲裂,毛发不荣,小便短少,大便干结等;易伤肺,表现为干咳少痰,或痰黏难咯,或痰中带血,甚则喘息胸痛等。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津耗伤,大肠失润,传导失司,可现大便干涩不畅等症。立秋健脾不但可以改善以上多种症状,还可以提高抵抗病邪的能力。
04
切忌悲忧伤感
秋三月,使情志安定平静,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;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,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;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,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。这是顺应秋气、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。所以立秋节气要注重精神调养,避免急躁,放慢生活节奏,保持内心平静,心情舒畅,切忌悲伤而伤肺。
另外,积极参加运动对心理调节也发挥者重要的作用。立秋时节,天高气爽,气温宜人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,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,但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。
【免责忠告】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微信号:xulei3699;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