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心肺的穴位有哪些
导读:《千金翼方》记载:“禁不可灸,大忌;禁不可刺,大凶两部古文献都认为不可以在鸠尾穴处针刺,艾灸。”
中医认为,心为火脏,阳气最盛,同气相求,与夏季相通应。夏季由于天气闷热,很多人经常会出现胸闷气短、心悸等表现,今天我们就说说如何提高心肺功能,给大家推荐几个穴位。
1 膻中膻(dàn)中的“膻”,也可读“tǎn”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是“袒露胸膛”的意思,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平坦,古人的衣服是对襟的,当遇到检查,或需要表露胸怀的时候,就展开衣服,裸露胸膛,来表示自己坦荡的心胸。所以这个穴位,寓意其在胸部较平坦的中央——两乳头正中间、胸骨柄上方凹陷处。古人对膻中穴有许多描述,它的作用和其位置是有很大的相关性。膻中在胸之内,心之外,肺之间,胃之上,乳之旁。所以这个穴位是一个特殊的交通要道,它在胸的里面、心的外面、两肺之间、胃与膈的上方、乳的旁边,所以它可以治疗胸、心、肺、胃、膈、乳的相关疾病。
古人形容膻中为“气道”,即上焦心肺、中焦胃之间的气,上边呼吸的清气,下边消化的水谷之气,两者之间的交融的部位,这个部位也就是宗气汇聚的地方。当我们呼吸的时候,我们的胸廓会变化,这时胸廓上附着的肌肉也会随着胸廓的起伏而运动。其中有一块非常重要的肌肉叫做膈肌,就附着在膻中下面的横膈上,横膈的不断运动是通过腹压的调节,对胸廓的调节给与一个力,来帮助胸廓的运动。但是,由于它的下面是胃,胃通过食道上膈以后,与上焦的心肺后面相连,这个运动,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胃。所以膻中还是胃的蠕动功能、心脏的搏动以及肺的呼吸功能之间共同的功能载体。其次,在心肺、胃的功能上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系统,就是自主神经系统。这个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、迷走神经,正好在纵膈的部位,纵膈在两肺之间,膈以上,包容了心脏,分上膈、中膈、下膈,也分为前膈和后膈。纵膈之间的交感神经、迷走神经对我们的支气管,食道平滑肌、括约肌的控制,心脏搏动的节律,对肺呼吸的节律,以及对胃的蠕动节律而言,都是一个控制系统。
我们可以在膻中这个部位施以怎样的操作手法呢?我们可以用手掌大鱼际的部位(这个部位对应心肺,是手太阴肺经循行的部位),置于两乳之间膻中所在部位,上下摩擦,擦至此处有热感向内渗透。若能在擦的过程中,打个嗝或者嗳气,则说明气机通畅了,说明通过热的传递刺激到横膈,让横膈产生了舒张,缓解了压力,这时候出现了通气的现象。这样的情况是对心肺的轻柔的、缓和的、舒适的刺激,特别有助于缓解心律失常。这个方法适合我们自己在家里操作,方便简单。2 鸠尾
鸠尾穴因位于胸骨剑突处,其形如鸟尾而得名。鸠尾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、脐上七寸处、胸骨剑突下去蔽骨五分、在腹白线上, 腹直肌起始部, 深部为肝脏, 有腹壁上动, 静脉分支并有第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。鸠尾穴的深面是膈肌,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,中央以肌腱附着于剑突深面。膈肌是人体呼吸运动的主要肌肉,对肺通气量,腹压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。如果针刺恰当,可调节胸腹腔的压力,提高人体代谢能力。但也就是因为鸠尾穴特殊的位置,临床中经常将其作为危险穴位,应用较少。
古籍记载关于鸠尾穴的针刺方法也不一致,如《针灸甲乙经》记载:“鸠尾,蔽骨下五分,任脉之别,不可灸刺。”《千金翼方》记载:“禁不可灸,大忌;禁不可刺,大凶两部古文献都认为不可以在鸠尾穴处针刺,艾灸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记载:“宜针即大良,虽然,此是大难针,非是大好手方可下之。”《窦太师针经》曰:“针二寸半,灸二七壮。此穴大难针,取气多令人夭,断不可针刺。”
鸠尾穴如何针刺才比较安全呢?程教授教您三种刺法:
天部刺法:向上平刺,针尖到达腹直肌附着的筋膜点,剑突前缘—应腹针刺之后可产生扩散状针感。通过针感放射的方向还可以作为疾病的诊断的依据。如果针感向下呈直线放射,说明腹直肌紧张感比较强;如果针感斜向外放射,说明腹外斜肌紧张感比较强;如果向两侧放射,说明腹横肌、背部肌群紧张感强。
人部刺法:针尖到达剑突中央—应腹又应心。
地部刺法:针尖向上斜刺,绕过剑突部,使针尖平刺膈肌后缘,到达剑突后缘——应心针感直接传到咽喉部,自觉胸腔热感减轻。
【免责忠告】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微信号:xulei3699;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