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体质,讲养生,小暑节气,阴虚体质尤需注意
导读: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小暑的标志就是出梅、入伏,它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,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,由于出汗多,消耗大,再加之劳累,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。
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小暑的标志就是出梅、入伏,它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,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,由于出汗多,消耗大,再加之劳累,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。
小暑节气,暑性升散,易伤上,易扰心,易动风
暑性升散,升散,即上升发散之意。升,指暑邪易于上犯头目,内扰心神,因为暑邪易人心经:散,指暑邪为害,易于伤津耗气。
暑为阳邪,阳性升发,故暑邪侵犯人体,多直人气分,可致腠理开泄而大汗出。汗多伤津,污液亏损,则可出现口渴喜饮,唇干舌燥,尿赤短少等。在大量汗出同时,往往气随津泄,而导致气虚,故伤于暑者,常可见到气短乏力,甚则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之中暑。
中暑兼见四肢厥逆,称为暑厥。 暑热引动肝风而兼见四肢抽搐,颈项强直,甚则角弓反张,称为暑风(暑痫)。暑热之邪,不仅耗气伤津,还可扰动心神,而引起心烦闷乱而不宁。暑气通于心,暑热之邪最易内陷心营,或煎熬津液为痰,痰热互结而闭阻心窍。
暑邪耗气伤阴,对阴虚体质来说,更是雪上加霜。
我们可以选用任督二脉刮痧法来改善阴虚体质。首先,要根据阴虚体质者的受力程度,采取轻刮、慢刮的手法,比普通人的刮痧力度要小一些。一般3~7天刮一次,每次20~30分钟。具体方法如下:
督脉位于背部正中,从大椎穴(颈后最突起的地方)到尾椎骨都可以刮。刮督脉可清热降火、滋阴补肾。
任脉位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上,从关元穴(脐下3寸)到膻中穴(两乳头连线的中点,女性需要根据第四肋间隙来定位)都可以刮。关元穴是人体一大补穴,具有培元固本、补益气血之功效。任脉为阴脉之海,刮任脉可理气养血、平衡阴阳。
小暑节气已病防变
气阴两伤,神疲乏力
进入暑期,天气炎热,暑气袭人,流汗太多,也容易耗气伤阴,导致气阴两虚,出现心烦、四肢无力等症状,治疗的时候要以益气养阴生津为主。
生脉散是一个益气养阴、敛汗生脉的方剂,可以缓解症状,让身体恢复活力,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剂。生脉散
方剂组成:麦冬、人参、五味子
功效:益气养阴,敛汗生脉。
主治:气阴两伤,肢体倦怠,气短懒言,口干作渴,汗多脉虚;久咳伤肺,气阴两亏,干咳少痰,食少消瘦,虚热喘促,气短自汗,口干舌燥,脉微细弱;或疮疡溃后,脓水出多,气阴俱虚,口干喘促,烦躁不安,睡卧不宁。
在生脉散的方剂组成中,人参是君药,大补元气,益气生津;麦冬具有养阴清肺,生津敛汗,兼清虚热的功效,是臣药;五味子可以敛肺止渴、止汗,是佐药。三味药合在一起,共同起到补肺益气,养阴生津的功效。
以药性来推穴性,益气生津可以点揉足三里,足三里是气血生化之源,功效相当于人参。养阴敛汗可以点揉复溜和太渊穴。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,具有补肾益阴,敛汗清热的作用;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,具有补肺气益肺阴的作用,要知道肺主气司呼吸,而肾主纳气。复溜快速取穴:正坐垂足或仰卧位,在小腿内侧,太溪上2寸,当跟腱之前缘处。
由于这里是取穴位的补益之效,因此点揉以上诸穴时,手法宜轻柔,操作时间宜长,通过持久的刺激,使刺激渗透到穴位内而获效,心急不得哟!
古有“肺主呼气,肾主纳气”的说法,两穴相配一肺一肾,且均有益气收敛之性,恰与入肺的麦冬、入肺肾的五味子功效相合。以上三个穴位配合使用,相当于人体自备的生脉散。
【免责忠告】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微信号:xulei3699;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