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三里、上巨虚、下巨虚的顺序,竟然有这么多考究、快点进来看看……
导读:足三里、上巨虚、下巨虚与胃、大肠、小肠存在着明显的主治相关性,这与三穴下合阳明经的顺序是相吻合的。
下合穴是六腑气血汇聚于下肢三阳经的部位,与六腑有着密切关系。
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记载:“胃合于三里(足三里),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(上巨虚),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(下巨虚),三焦合入于委阳,膀胱合入于委中央(委中),胆合入于阳陵泉”。
其中,胃的合穴足三里,膀胱的合穴委中,胆的合穴阳陵泉,都在本经。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,小肠的下合穴下巨虚,都在足三里的下方。《灵枢·本输》说:“大肠、小肠皆属于胃”,所以二合穴均在胃经上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三焦者,中渎之府也,水道出焉,属膀胱”,所以,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。了解了六腑下合穴,我们先把今天的“主角”提取出来,胃的下合穴是足三里,大肠的下合穴是上巨虚,小肠的下合穴是下巨虚,为什么这些是主角呢?它们的顺序有趣在哪里呢?
◆◆◆
首先,我们先一起了解
现代消化系统的组成
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。
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咽、食道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到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,其中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小肠(十二指肠、空肠、回肠)及大肠(盲肠、结肠、直肠)等部位。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, 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,分别为:唾液腺(分泌唾液、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)胃腺(分泌胃液、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)、肝脏(分泌胆汁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,称为物理消化,也称作“乳化”)、胰腺(分泌胰液、胰液是对糖类,脂肪,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)、肠腺(分泌肠液、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,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,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,也对糖类,脂肪,蛋白质有消化作用)。我们知道了现代医学消化道解剖结构的顺序是“胃——小肠——大肠”,如果按照这个顺序,下合穴的顺序应该是“足三里、下巨虚、上巨虚“才似乎符合常理,那古人为什么要以“里——上巨虚——下巨虚”的顺序排列呢?
◆◆◆
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
先从这些穴位的主治作用找起
足三里在古代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在脾胃疾病的治疗中,如主治胃病、腹部胀满、呕吐、泄泻等的主要穴位,其中对于胃病的记载相对较多,如《灵枢•热病》记载:“中有寒,取三里”等。上巨虚在古代主要用来治疗大肠的相关疾病,《灵枢•邪气脏腑病形第4》曰:“大肠病者,肠中切痛而鸣,冬月重感于寒即泻,当脐而痛,不能久立,与胃同侯,取巨虚上廉。”《针灸甲乙经》曰:”大肠痈,巨虚上廉主之”,“大肠有热,肠鸣,腹满,夹脐痛,食不化,喘不能就立,巨虚上廉主之。”
下巨虚则主要用来治疗小肠的病变,如《灵枢•邪气脏腑病形》载:“小肠合于巨虚下廉……小肠病者,小腹痛,腰脊控睾而痛,时窘之后……取之巨虚下廉。”
可见,足三里、上巨虚、下巨虚与胃、大肠、小肠存在着明显的主治相关性,这与三穴下合阳明经的顺序是相吻合的。
【免责忠告】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微信号:xulei3699;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