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络穴位保健,调节肝脾肾,摆脱脾虚型肥胖
导读:从中医的病因学上来说,造成脾虚的原因,一方面可以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所引起,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不良的情绪刺激所引起,或者我们的先天禀赋本身也会造成脾气虚。
小徐状况和脾有重要的关系。脾的功能,中医称之为“运化水谷津液”。
也就是说,人所吃下去的东西,喝下去的水液,经过胃肠的消化之后,形成精华部分和糟粕部分。其中精华的部分,就要在脾的运化的功能作用下被人体吸收,然后再在人的脾的运化功能的作用下被运输到全身的各个脏腑、器官、组织,以发挥对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、调理功能的作用,这是在正常的情况之下。
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保护脾胃,暴饮暴食,过量饮酒,进食大量的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食物,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,导致脾胃的功能受到损伤,从而使脾气受到削弱。而脾气一旦虚弱,就会使脾的运化的功能不能正常的进行。正常的经过脾进行转输的营养物质、水液就会停聚在人的体内、经脉之内。脾就像一个传送带、一个高速公路。如果脾的传送作用减弱了,就像传送带不能够及时的将所运送的物质运送出去,就会造成堆积和积压。这些堆积、积压的东西时间久了,就会发生变质、腐败,从正常的可以提供营养的物质变为痰饮、脂膏物质。
造成人体肥胖的物质因素,中医认为就是痰饮停聚在胃肠之间,不能够及时的运化出去,变而为膏脂。变成痰饮膏脂的东西,不仅会造成人的肥胖问题,中医认为痰饮的一个特点就是重滞粘腻,它会粘附在人的经脉之中,影响人的经气的运行。从而会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,头晕乏力等症状的出现。
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虚呢?一个方面我们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的暴饮暴食,是不是所进食的食物当中大部分都是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食物,是不是经常饮酒。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不良习惯,再伴随有精神疲倦、少气懒言、疲乏无力,食后困倦、食欲不振的症状的话,那我们就要小心了,这就是你的脾气已经虚弱,不能正常发挥功能了。
除了以上的症状外,还有一个更简单直接的判断脾虚的方法,就是望舌:对着镜子,把舌头伸出来,如果舌体显得比较胖,舌两边有明显的被牙齿压出来的齿痕,而舌苔又比较白厚粘腻,就是典型的脾虚了。
从中医的病因学上来说,造成脾虚的原因,一方面可以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所引起,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不良的情绪刺激所引起,或者我们的先天禀赋本身也会造成脾气虚。 不良的情绪也会造成脾虚 现代人,由于工作、生活压力的增大,经常会过于思虑、过于担忧。中医认为“思则气结”,也就是说过于思虑的话,会造成人体经气的凝结、停滞,进一步发展就会影响到肝主疏泄的功能,造成肝气不舒。而“忧则气聚”,过度的担忧,也会造成人的经气运行不畅而结聚。
总之,在现在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,由于过度忧虑,而导致人体气机的运行不畅,影响肝气的舒畅,使肝气受损,而出现情绪不宁,容易发怒,思考力、记忆力减弱,两胁胀闷等症状。久而久之,就会出现食欲不振,大便不成形等脾虚的症状。
不良的情绪刺激是通过肝脏对脾脏的影响来造成脾虚的,那么先天禀赋造成脾虚又是怎么回事呢?
中医认为,人的肾脏之中藏有从父母那里先天遗传来的先天精气。这种先天精气,是维持人体生长、发育、生殖的重要物质,同时,肾中的精气可分为元阴和元阳。而脾胃的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,需要肾中元阳的温煦、推动。所以,如果先天禀赋不足,肾精亏虚,导致元阳温煦、推动的功能虚弱,就会使得脾胃运化的功能受到削弱,而导致脾虚不运。
那么肝、肾二脏是怎么
通过影响脾脏而导致人的肥胖问题呢?我们常常说一些人“喝凉水都长肉”,就是说这些人具有肥胖症的体质。即使是没有暴饮暴食,平常也很注意良好饮食习惯的保持,但是就是一直体重减不下来,甚至是体重一直在增长,这是为什么呢?这就是这些人的先天禀赋不足,肾中元阳虚弱,导致脾气虚弱,无力运化。进入人体的那些营养物质水谷津液不能够顺利的运送到应到的位置,没有发挥营养的作用,而是停滞在体内,变为水湿痰饮,化为脂膏。
既然肝、脾、肾三脏都和人的脾虚型肥胖有密切的关系,那么,有没有一个穴位可以同时对这三脏的功能进行调理呢?当然有,这个穴位就是三阴交。
三阴交,顾名思义,就是三条阴经相交会的部位指的是人体下肢,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相交会的穴位,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。在人体的下肢,在三阴交穴位以下,三条经脉的循行分布是从前到后是厥阴、太阴、少阴,在三阴交的部位,三条经脉相交,然后变换循行的部位,在三阴交穴位以上,三条阴经的分布是太阴在前,厥阴在中,少阴在后。正是由于三阴交这个穴位,是肝、脾、肾三条经脉相交会的地方,所以虽然次穴属于足太阴脾经,但是却可以调理肝、脾、肾三脏的气血。自三阴交起,沿胫骨后缘向上依次点按,直至近膝关节的阴陵泉穴止,反复点按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,继续点按。有月经不调、盆腔炎症等妇科疾病时,点按时多出现明显酸痛或刺痛感,遇此位置要停留片刻,改点按为先点后揉,即用力点下10-15秒后,稍放松力量揉1分钟,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上点按。每日左右交替点按治疗,没有次数的限制,方可达到健脾除湿的功效。
【免责忠告】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微信号:xulei3699;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。